
当前,我国新能源装机已超过煤电,成为全国第一大电源,新能源从“生力军”蜕变为“主力军”的时代已全面开启。
7月下旬,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新能源发展作出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突破30亿千瓦,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
规模引领与结构优化并举
过去一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装机规模与发电量上实现了双突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高达3.6亿千瓦,占全国新增电源装机的83%,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已连续15年、10年稳居全球首位,占全球规模比重分别约45.8%、46.9%。
装机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同步带动发电量的跃升。《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达1.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对全国发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突破60%,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升至18.5%,标志着新能源已成为实质性的电量增量主体。
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地方层面新能源应用的深度推进。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数据,青海、甘肃、河北等25个省份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30%,其中青海、甘肃、河北三地占比超60%;青海、甘肃等12个省区新能源发电量占本地用电量比例超过20%,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超过40%。
在光伏领域,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占光伏总装机的43%。年度新增装机中,集中式与分布式装机双双突破1亿千瓦大关。
尽管装机与发电量高速增长,但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降至2127小时,同比减少98小时;太阳能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211小时,同比下降81小时。全国仅9个省份风电利用小时数超2300小时,6个省份光伏超1400小时。
与此同时,新能源消纳压力有所增大。虽然全国平均利用率仍处于96.5%的高位,但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上海、浙江、重庆、福建实现100%全额消纳,河北、青海、甘肃的风电利用率分别降至92.6%、92.8%、94.0%,新疆、甘肃光伏利用率则下滑至92.2%和91.4%,降幅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