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苍穹低垂,风声如歌,光影如诗,远处盐田静谧安详。
8月15日,随着主变参数的最后一次确认,一声清脆的合闸声划破天际——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山东区域公司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一期18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年均发电量2.69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8.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96万吨,成为国家电投集团在“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中首个并网项目。
3年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正是这一年,吉电股份山东区域公司正式成立,肩负起在齐鲁大地上探索“新能源+”未来的重任。
于挑战中寻求突破
“光伏建设用地紧张、电网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一度让我们头疼脑热。”该项目前期建设负责人王欣说。
王欣与同事们仔细研读文件、反复推敲细节,多次调整方案,结合当地特色海盐产业,创新提出“绿色能源+特色盐业”的盐光互补模式。即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当地的海盐产业相结合,在保证基本盐业生产性能前提下,在盐田上一定高度架设光伏组件,实现水上发电、水面晒盐、水下养鱼养虾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实现能源与产业共生发展。这一创新理念不仅得到当地政府高度认可,更为解决项目用地问题打开新的局面。
然而,解决用地问题只是项目落地的第一步。由于项目单体容量较大,更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实现高效并网。面对电网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该公司再度迎难而上,经过多次研究和论证,最终敲定自建500千伏升压站。不仅成功破解消纳难题,也标志着电源侧企业自建电压等级最高的升压站在此落成。
在坚韧中书写未来
去年9月,海盐价格的上涨给项目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当地盐场负责人担心项目施工会影响盐产量,迟迟不愿交付土地。面对难题,项目团队没有放弃,一方面,派专人积极与盐场和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并做好盐田修复,最大限度降低项目施工对盐场产量的影响。终于,该公司赢得了盐场的信任,换来了盐田的交付,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按照计划,该项目首批130万千瓦光伏将于2025年全容量投产发电。届时,这里将成为“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一部分。
“目前,后续项目的前期手续已基本完成,待项目全容量建成投产后,将与周边存量项目形成国家电投集团在鲁首个200万千瓦级风光储大基地。”该公司负责人王吏说。
光伏人工智能大会暨光伏AI质检及智慧工厂大会、光伏无人机巡检、光伏智能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