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超等乡约10千米的盐碱地上,坐落着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运营管理的肇源宁升光伏电站。随着日升月落,这些光伏板仿佛拥有了生命,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网之中,不仅照亮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希望,更让这片曾经荒芜、盐碱肆虐的“不毛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肇源县是黑龙江省“苏打盐碱地化”土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推进,肇源县政府与科研机构、企业携手并进,始终致力于盐碱地开发改造和综合利用。三峡能源积极响应,科学规划,在肇源县政府各级单位及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共和村5000亩盐碱地上,“种”下了21万余块光伏板。据了解,肇源宁升光伏电站投资4.9亿元,装机规模100兆瓦,每天发电量可达70万千瓦时,可满足14万个三口之家1天的用电需求。
板上发电 板下生态恢复
走进光伏电站,眼前便是一排排像乐高积木一样的白色集装箱镶嵌其间。与传统厂房的钢筋水泥结构大相径庭,升压站内SVG无功补偿装置、接地变、站用变、高压开关柜等设备采用模块化拼装,被精心布置在每一个集装箱内部,其优点是节约场地和空间、建设周期短、缩减运维开支,更耐用、更抗震。精心布局、整齐划一的光伏板,倾角42度、支架达5米高。每块光伏板以最佳倾角朝向太阳,捕捉着每一缕阳光。在光伏板下面,绿油油的青草根系深深扎入土壤。光伏板,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它们遮挡了部分直射地面的阳光,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为青草的生长创造了一个更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与此同时,清洗光伏板面的水会下渗到土地里,加之光伏板本身的遮蔽性,水分蒸发量下降,空气湿度增加,同时也遏制了土地荒漠化的扩大。
项目总经理于亮介绍说,光伏板采用42度的倾角设计,是经过严格的日照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后得出的最优解。这样的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捕捉直射与斜射的太阳光,确保光伏板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都能保持更高的发电效率。而高达5米的支架设计,不仅规避了洪水侵袭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地面湿气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同时,基于该项目,在光伏场区开展生态复绿等,来改善盐碱地的环境状况,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
创新模式提升运维智能化水平
来到中控室,数字大屏上呈现着发电场站的设备状态,驻站工作人员刘海龙和外委值守人员关注着各项参数曲线变化情况。刘海龙作为驻站工作人员之一,负责着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等重要职责。他站在大屏前介绍道:“为了有效降低光伏电站运维成本,实现运维工作开放化、市场化、精细化,以及我们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考量,我们通过与专业的第三方运维团队合作的方式,委托其维护电站,对其运维工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奖惩,磨炼出一支可用好用耐用的运维队伍。”中控室作为整个运维体系的大脑,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电站的各项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现场运维团队进行精准定位和处理。同时,电站还定期组织运维团队进行设备巡检和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在清洗光伏板时,运维人员将外挂式光伏板自动清洗装置安装于光伏板面上。随着启动指令的下达,清洗装置内置的微型电机开始运转,驱动着一组精密的刷毛,在光伏板表面轻柔而有效地从东侧向西侧自动移动,进行全方位的清洁作业。这种智能化的清洗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还显著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对光伏板潜在的人为损伤。驻站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不断探索更多创新的运维模式和技术应用。比如,利用无人机巡检、红外热成像测温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运维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故障预警和苗头隐患处置,进一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正值午后,阳光如织,在这片错落有致的光伏阵列中,每一块光伏板都像是精心摆放的音符,共同演奏出一曲清洁能源的赞歌。随着光伏应用的进一步拓展,肇源宁升光伏电站正成为这场变革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肇源县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动能。
光伏人工智能大会暨光伏AI质检及智慧工厂大会、光伏无人机巡检、光伏智能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