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风机叶片循着常年呼啸的西风徐徐转动;漫山遍野的蓝色光伏晶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奔涌而出,经条条银线输送到千里之外……截至6月,吉林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900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2.9%。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绿电资源送出和配置能力,探索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吉林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实现“双碳”目标赋智赋能。
强化电网支撑能力
满足能源外送需要
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建设,是我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
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中,有3个在吉林省,总容量达730万千瓦。2023年12月31日,随着220千伏阳光升压站和阳宏线带电运行,吉林省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具备并网条件。为满足并网需求,国网吉林电力以超常规工程的人力物力投入,提前9个月投产500千伏乾安(布苏)输变电工程。工程投运后,地区新能源并网容量新增400万千瓦,预计每年可减少标准煤燃烧29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7万吨。
当前,国网吉林电力聚焦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工程;着力构建“四横四纵”主网布局,服务抽水蓄能发展,加快首批共享储能电站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推动白城500千伏乐胜、傅家变电站建设,两项工程建成投运后,可满足白城地区180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和外送需求。
应用新技术新成果
提升风电调度水平
7月27日,吉林省出现强对流天气。国网吉林电力研发的调度端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发出预判:瞬时风力将达到8级。风速的骤增可能会造成电网发电量大于用电量的情况。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协助下,国网吉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准确计算出4小时后的电量变化,并提前通过省间电力现货交易实现电力余缺互济。
吉林省风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风电大规模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风电场的输出功率受风速等因素影响很大,对于大规模集中接入的风电,如果电网企业不提前作出准确预测和调度端应对准备,可能产生大幅功率波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让风电可观测、可预测、可调控,国网吉林电力自主研发并投用了调度端风电功率预测系统、计及风电的节能调度计划系统、智能风电控制系统,构建了完善的风电调度支持体系。目前,调度端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已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应用,涉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4亿千瓦。
“现在,我国新能源出力预测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用这套系统的省份可以做到预知10天后的风电出力状况。”吉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孙勇介绍。
国网吉林电力于2022年12月建成东北首个新能源场站并网性能分析与评价平台,精确地把控每台新能源发电机组频率、电压等参数,提高发电机组对电网的适应性;2023年11月,寒冷地区首批集中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可缓解电网调峰调频压力,提升电网的新能源电量外送能力;今年5月,世界首套静止同步调相机在白城市通榆县八面风电场通过人工短路试验,可提升新能源场站主动支撑能力,提高新能源电量消纳水平……一项项技术突破、一例例成果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吉林新能源电量的消纳水平,推动新能源稳定供给、有序消纳。
因地制宜探索转型路径
为生产生活添绿
2023年3月,国网吉林电力牵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促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的城市级‘电-气-热-储’多能协同调控关键技术”。松原供电公司“重大专项”柔性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攻关,为该项目在松原地区示范应用提供支撑。松原示范区建成后,新能源发电量占城市用电总量的比重将超过50%,燃气发电量占城市用电总量的比重将超过10%,电制热、新能源汽车、电储能等可控负荷用电量占城市用电量的比重将超过10%,多能利用效率大于70%。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指标测试验证,进入方案验证可研阶段。
在探索区域能源转型路径的同时,国网吉林电力还因地制宜推动居民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该公司在全省建成77座充换电站,为3.4万辆新能源出租车提供电能保障;帮助长白山度假区建成集电采暖、全电厨房、电动摆渡车于一体的零碳全电旅游景区,实现景区屋顶光伏发电和附近漫江水电站电量就地消纳;在四平梨树县卢伟合作社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光储微电网新能源示范项目,其储存电量可满足合作社一天的用电需求。
“未来,低碳乃至零碳的绿电将随着电气热储多能互补越来越多地进入松原百姓的生活,让居民享受到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服务。”松原供电公司“重大专项”柔性团队牵头人张杨介绍。
光伏人工智能大会暨光伏AI质检及智慧工厂大会、光伏无人机巡检、光伏智能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