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23年2月相比,当前光伏行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光伏行业2024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如是说。
今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链运行情况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光伏产业制造端、应用端规模继续扩大,持续“火热”。另一方面,产业链价格、制造端产值等方面的市场情况却跌入“冰点”。
两极分化的形势下,光伏产业还面临内忧外患。一边是国内市场供需失衡瓶颈,一边是国际贸易壁垒掣肘,光伏行业正面临新的危机,需要多方谋划和顶层规划的破局。业内普遍认为,光伏行业调整已是必然趋势。
稳住国内市场基本盘
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来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态势良好。202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万千瓦,同比增长30.7%;国内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
然而行业发展背后暗流汹涌。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增速出现回落。同比产品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减少。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15%;同期,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5386亿元,同比下降36.5%;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指出,稳定的国内市场是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盘。
“‘老玩家’转身不易,‘新玩家’尚需沉淀。”王勃华表示,当下光伏组件开标价格持续下降,上游多晶硅等多环节价格跌破成本,企业亏损加剧。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光伏行业亟须加强技术创新以提升竞争力,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勃华认为,消纳红线放开至90%增加了新能源消纳空间,“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已明确投产目标,电网建设进程加快,在种种因素的支撑下,预计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将保持高位。
“期待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形成稳定的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市场预期。”陆川表示,全行业应加强产业链协同和产能利用率、市场需求等信息共享互通。避免产能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合理化光伏上游产能建设与释放,减少上游材料价格波动。鼓励源网荷储、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市场应用,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掘金中东“蓝海”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在2023年前6个月同比下降约35.4%。
虽然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我国光伏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出口金额却超过了80亿美元,亚洲超越欧洲成为我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同时,光伏组件出口到亚洲市场的份额亦有所增加,欧洲、亚洲市场合计占组件出口额超80%。这一变化表明,我国光伏企业正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特别是中东地区,逐渐成为光伏企业布局海外的热点地区。近期,多家光伏巨头相继宣布了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一举动无疑是我国光伏企业加速中东布局的明显信号。
“国内光伏市场竞争白热化,而中东是海外光伏新蓝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在沙特建工厂。未来,将在当地构建一部分产业链。”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企业选择出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中东地区,作为新能源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光伏产品需求旺盛。
光伏企业加速布局中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复杂,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和应对当地的政策、法规以及文化差异。光伏项目的投资成本较高,企业需要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和商业模式,以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光伏产业出海,经济效益也需要考虑。钱晶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晶科能源在沙特的工厂为例,在当地生产制造的最终目的是将产品供应给中东地区。由于当地可再生能源电价非常低,成本降低后组件销售更具可观的竞争力。
在钱晶看来,出海1.0版是把光伏产品“卖出去”,2.0版则是“造出去”。当然,在海外合作建厂也并非易事。钱晶直言,在晶科能源全球化2.0版的推进路上,最大的挑战是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
业内专家表示,面对挑战,光伏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以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海外市场高速发展,特别是中东等新兴市场。海外产能快速提升,光伏行业依旧稳步向前。”王勃华表示,为促进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光伏企业应合作出海,同时有选择性地分散布局,通过合资以及技术、品牌授权等方式开展多样化投资。
光伏人工智能大会暨光伏AI质检及智慧工厂大会、光伏无人机巡检、光伏智能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