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提出,推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海上光伏项目复合利用、立体开发。
白皮书指出,在摸清海洋资源家底方面,开展海洋资源资产清查试点,为海洋资源优化配置、集约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在行业用海方面,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科学确定养殖用海规模布局,出台光伏项目用海管理政策,鼓励复合利用、立体开发。
白皮书介绍,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海洋绿色发展路径,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绿色化发展港口航运与船舶制造。我国加强沿海港口清洁能源利用,建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青岛港构建风光氢储一体、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港口清洁能源占比达66%,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实现降低能耗50%以上。天津港推进“智慧零碳”码头建设,助力港口生产消耗碳中和,降低能源消耗。推进上海港—洛杉矶/长滩港、广州港—洛杉矶港、天津港—新加坡港3条绿色航运走廊建设,航运业脱碳加速。绿色船舶和新能源船舶迅速发展,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可减少75%的碳排放、15%的氮排放和99%的硫及颗粒物排放,700TEU(标准集装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全年减排量相当于种植16万棵树木。
海洋清洁能源蓬勃发展。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利用能力不断提升,清洁能源规模扩大、占比提升。至2023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769万千瓦,占全球比重约50%,连续四年全球排名第一。海洋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不断向电网输送绿色能源,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深远海兆瓦级波浪能发电平台“南鲲”号为远海岛礁提供清洁电力供应,深海养殖平台“澎湖”号通过搭载波浪能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及储能装置实现清洁能源自给。
光伏人工智能大会暨光伏AI质检及智慧工厂大会、光伏无人机巡检、光伏智能运维